-
【苏州招商】光伏巨头联姻汽车设计龙头 百亿级新能源整车基地落子苏州
苏州市通过招商引资再获重大突破,光伏行业领军企业协鑫集团与国内顶级独立汽车设计公司同捷科技近日签署战略协议,将在苏州高新区共建年产能百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该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涵盖研发、制造、销售全链条,并配套设立15亿元产业基金,标志着苏州在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 一、产业协同升级打造新能源整车生态链 协鑫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材料制造商,此次跨界联合同捷科技,凸显新能源产业链纵向整合趋势。同捷科技拥有二十余年整车设计经验,累计开发车型超400款,其整体迁入苏州高新区后,将设立涵盖研发、工艺工程等四大核心部门的区域总部,并作为未来资本运作主体。双方合作不仅填补了苏州在新能源整车制造领域的空白,更通过“光伏+新能源汽车”技术融合,探索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 二、百亿级投资重构长三角汽车产业格局 该生产基地规划产能达百万辆级别,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地区规模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苏州高新区为此配套出台专项政策,在土地供应、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同步设立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部和产业基金,将形成“研发-生产-销售-资本”闭环,预计带动上下游超200家配套企业集聚,推动苏州汽车产业规模三年内突破5000亿元。 三、政企联动创新产融结合模式 苏州高新创业投资集团与同捷科技联合发起的15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开创了“国有资本+产业龙头”的新型投资范式。该基金重点投向智能驾驶、三电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目前已储备十余个优质项目。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基地+基金”模式既保障了重大项目落地,又通过资本纽带激活技术创新,为地方政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四、绿色智造助推区域经济转型 苏州近年来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等赛道,已引进多个百亿级产业项目。此次整车基地落户,将进一步强化其在长三角汽车产业带的节点地位。项目采用工业4.0标准建设,融合协鑫的能源管理优势与同捷的数字化设计能力,单位产能能耗较传统工厂降低30%以上。苏州市相关部门表示,该项目的示范效应将加速区域制造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22
-
【江苏招商】京东方A携手苏州吴江打造智造与生命健康产业新高地
苏州市吴江区近期在招商引资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京东方A与当地政府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涵盖智能制造、生命科技及半导体显示产业的综合性园区。该项目首期投资超40亿元,未来还将追加不低于30亿元布局生命健康领域,标志着长三角区域高端制造业与健康产业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 一、战略布局聚焦长三角核心经济圈 京东方A此次落子苏州吴江,是继其在合肥、重庆等地布局后的又一重要战略举措。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具备区位交通、产业配套和政策叠加优势。根据协议,产业园将分阶段推进:智造服务产业园率先启动,重点升级高创公司现有产线,新增物联网终端设备产能;生命科技健康产业园将作为二期项目,聚焦医疗显示、健康管理等前沿领域。 二、智造服务产业园强化物联网终端产能 全资子公司高创公司的整体搬迁与扩产是项目首期核心。改造后产能将覆盖大尺寸电视、商用显示器等产品,同时引入智能化生产线。这一举措既响应了苏州市"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要求,也有助于缓解京东方A在华东地区产能紧张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项目采用"原地升级+异地扩建"模式,既保留原有技术积累,又通过新设备投入提升效率。 三、生命健康板块锚定医疗显示新赛道 协议中提及的生命科技健康产业园,被视为京东方A向医疗健康领域延伸的关键一步。该板块计划投资不低于30亿元,可能涉及手术室智能显示系统、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等产品。苏州市近年来已将生物医药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吴江区已集聚多家医疗器械企业,为项目提供产业链支撑。这一布局与京东方A此前在数字医院等领域的探索形成战略协同。 四、半导体显示技术持续优化区域布局 作为京东方A的传统优势领域,半导体显示产业仍占据重要地位。吴江项目将通过技术升级巩固其在液晶面板市场的领先位置,同时探索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当地政府承诺在土地供应、能源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行业分析显示,此次布局将进一步平衡京东方A在长三角与成渝地区的产能配比。 五、政企协作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 合作协议特别强调"适时推进"机制,体现动态调整的务实态度。苏州市吴江区将该项目纳入年度重点产业项目清单,提供审批绿色通道等便利措施。这种"龙头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有望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显示技术产业生态圈。双方还约定建立定期会商制度,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
2025-07-22
-
【宿迁招商】智能送达提升司法服务效率
宿迁市法院系统正式上线电子送达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司法文书传递流程,显著提升审判执行效率,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服务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法治保障。该平台整合三大运营商实名认证系统,实现法律文书精准直达当事人,标志着司法便民服务迈入数字化新阶段。 一、创新机制破解司法困境 依据《民事诉讼法》关于电子送达的法律规定,宿迁法院联合公安部门建立信息核验机制。平台对接移动通信运营商数据库,自动匹配案件当事人实名登记号码。2024年3月,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破解"送达难"问题上取得关键突破,有效解决因当事人失联导致的案件停滞问题。经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复同意,该模式在全省司法改革创新案例中获重点推荐。 二、技术架构确保安全合规 平台部署于法院内网系统,采用双因子认证与区块链存证技术。所有发送记录自动生成包含时间戳、接收状态的电子凭证,同步存储于江苏法院云平台。法律界人士指出,该设计既满足《电子签名法》要求,又保障文书送达的完整追溯性。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此类电子送达存证效力已在多地判例中获得确认。 三、便民举措降低诉讼成本 据测算,单次电子送达成本仅为传统邮寄的8.3%。2024年第一季度试运行期间,宿迁市两级法院累计发送文书1.2万余件,成功接收率逾92%。某买卖合同纠纷当事人反馈:"在外地出差时通过短信查阅开庭通知,及时应诉避免了违约风险"。该机制特别便利跨区域经商群体,减少了企业应诉的差旅成本。 四、规则体系明确权利义务 宿迁法院制定《电子送达实施细则》,规定三类适用情形:商事合同约定电子送达条款、当事人主动申请、经二次传统送达未果案件。在界面设计方面,文书附件包含防伪水印和验证二维码,主文明确标注"拒收将承担相应法律后果"。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专项评估指出,该类标准化提示语使当事人权利知晓率提升47%。 五、全域覆盖深化法治建设 目前宿迁辖区22个法庭均配备电子送达终端,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体系。平台后续将对接"苏解纷"省级调解平台,实现诉前调解文书同步送达。法治专家评价:该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压缩办案周期,使商事纠纷平均审理时长缩短18天,对营造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具有示范意义。长三角司法协作会议已将电子送达互认纳入区域协作议程。
2025-07-22
-
【江苏招商】宿迁工商联动银协破解小微融资困局
宿迁市工商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通过招商引资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推动私营个体经济协会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构建“银协携手”长效服务机制,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一、政银协同搭建融资对接平台 2024年3月,宿迁市工商局牵头促成私营个体经济协会与民生银行宿迁分行签署战略协议,推出“红盾架金桥”专项计划。该方案聚焦银企信息不对称痛点,依托协会覆盖全市的3万余家会员企业网络,建立动态融资需求库。民生银行配套推出“云快贷”“税信贷”等数字化产品,将平均审批时效压缩至48小时内,利率较同类产品下浮10%-15%。 二、多维服务破解企业转型瓶颈 合作双方创新开展“民生财富大讲堂”系列活动,2024年二季度已在宿豫区、沭阳县举办5场培训,覆盖制造业、电商等行业超600家企业。同步实施的“双问”走访机制(问需于企、问计于银),累计收集设备升级、跨境结算等需求287项,推动银行定制“技改专项贷”“跨境电商保”等产品。华东大市场作为首批试点,已有47家商户通过该渠道获得授信逾2000万元。 三、科技赋能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民生银行宿迁分行接入工商企业电子证照库,实现抵押登记、征信查询等环节线上化,使材料提交量减少40%。系统通过智能风控模型,对宿迁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自动提升授信额度20%。宿迁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同步开发线上融资对接平台,试运行阶段促成意向签约1.2亿元。 四、长效机制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宿迁市将此项合作纳入营商环境重点改革事项,建立季度联席会议制度。2024年计划扩面至泗阳县、泗洪县等重点县域,目标全年促成融资超5亿元。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形成“信息共享—需求匹配—服务跟踪”闭环体系,相关经验已获省级部门调研肯定。
2025-07-22
-
【宿迁招商】宿迁市湖滨新区软件园:窨井盖数字化管理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宿迁市湖滨新区软件园(保险小镇)为优化园区环境、服务招商引资,2023年起在全区率先推进窨井盖数字化管理,通过安装智能井盖仪、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辖区窨井盖的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提供了创新实践。 一、聚焦民生安全痛点,探索管理模式创新 城市窨井盖作为地下管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多、分布广,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巡查效率低、隐患发现不及时等问题,易引发安全事故。宿迁市湖滨新区软件园(保险小镇)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人流、车流密集,窨井盖安全直接关系到园区企业员工及群众的出行安全,也影响着园区招商引资的整体环境。2023年,园区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决定将数字化技术引入窨井盖管理,破解传统模式瓶颈。 二、构建智能管理体系,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覆盖 为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园区从三个方面推进窨井盖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开展基础信息普查。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各类窨井盖进行全面摸排,采集井盖位置、权属单位、规格型号等基础信息,建立统一的井盖信息数据库,实现“一盖一码一档案”。二是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在重点路段、人流密集区域的窨井盖上安装智能井盖仪,该设备内置传感器,可实时监测井盖的位置偏移、倾斜角度等状态,一旦发生异常,立即通过无线网络向管理平台发送预警信息。三是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将井盖信息数据库与智能监测设备数据接入统一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实时查看井盖状态、接收预警信息,并根据预警位置快速调度路面巡查人员进行处理,形成“监测-预警-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流程。 三、提升安全管理效能,彰显数字化治理价值 窨井盖数字化管理模式在宿迁市湖滨新区软件园(保险小镇)试运行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应急处理方面,智能预警系统使井盖异常情况的发现时间从传统巡查的“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管理人员通过平台可快速定位事故井盖位置,第一时间派遣维护人员到场处置,2024年以来,园区未发生因井盖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在管理成本方面,数字化监控减少了人工巡查频次,降低了人力投入,同时通过精准定位和快速处置,减少了因井盖问题造成的道路通行影响,间接提升了园区运行效率。在安全保障方面,实时监控和及时处置有效消除了“马路陷阱”隐患,保障了园区道路通行安全,增强了企业和群众的安全感,为园区招商引资营造了更优的营商环境。 四、总结经验推广应用,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作为宿迁市湖滨新区首个推进窨井盖数字化管理的区域,软件园(保险小镇)的实践为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下一步,园区将继续优化智能管理平台功能,扩大智能井盖仪的安装范围,实现辖区窨井盖全覆盖监测。同时,将窨井盖管理数据与园区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系统对接,推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助力宿迁市湖滨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城市精细化管理贡献更多力量。
2025-07-22
-
【宿迁招商】湖滨新区产业聚合效应显著推动经济增长新势能
宿迁市湖滨新区在过去一年的发展中,通过积极的招商引资策略,吸引多领域产业项目入驻,带动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提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活力,为后续区域转型升级奠定扎实基础。 一、工业集群规模扩大带动结构优化 在2016年的发展进程中,宿迁市湖滨新区聚焦重点领域引导资本投入,区内工业体系逐步形成高效链条,龙头企业与中小配套企业协同发力,制造环节稳步升级。通过引入创新技术平台,制造业产值实现稳定增容,整体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方向调整,不仅推动规模以上工业持续稳步发展,还提升了整体工业附加值水平。区域整合资源策略强化了本地产业聚集效应,为后续吸引更多高科技项目夯实基础。 二、文化旅游资源高效开发激活消费热点 区域内骆马湖等核心景点的系统性打造,在2016年间大幅提升了游客体验品质,旅游吸引力显著增强。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生态与文化主题融合项目,推出多样化的休闲度假产品,结合节庆活动与季节性推广,有效拉升游客参与度和停留时间。由此,旅游总收入增速明显,相关服务业延伸链条逐步健全,形成辐射周边地市的综合消费引擎。游客接待能力的整体优化助力实现人次逐年攀升,强化了文旅品牌的省内外影响力。 三、固定资产投资跃升支撑基础完善 在2016年的发展关键期,宿迁市湖滨新区着力强化基础设施投入,政府与社会资本协同发力,优化了交通网络、能源配套和环保设施等硬件布局。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突出显示区域发展后劲,新动工项目覆盖智慧城市平台及绿色基建等重点领域。通过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和优化投资环境,有效吸引外部资本持续涌入,促进了产城融合型功能片区规模化建设。这种投资导向机制助力经济内生动力增强,间接拉动就业和供应链整合。 四、区域协同发展深化增强整体竞争力 围绕招商引资框架,宿迁市湖滨新区加强与邻近县市合作,在2016年探索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资源共享模式,例如在生态科技产业带上联动部署研发中心。这种联动机制加速了创新资源流动,推动税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高附加值行业占比持续上升。管理机制上的效率提升,如一站式服务平台运行,强化了企业落地效率,从长远看有助于构建可持续增长的产业生态环境。 五、前瞻性布局夯实未来增长基础 综观2016年成就,宿迁市湖滨新区经济表现得益于前期前瞻规划,通过政策引领优化营商环境,使得多个领域均衡发展。后续策略将围绕绿色低碳转型深化产业链拓展,确保增长动能稳定释放。这一路径不仅为宿迁全市经济贡献增量,也为江苏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示范案例。
2025-07-22
-
【宿城区招商】宿迁深化矛盾排查护航高质量发展
宿迁市积极落实省级部署,通过强化社会矛盾化解与安全隐患整治,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2024年以来,宿迁聚焦民生关切和重点领域,持续深化排查整治工作机制,为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省级督查组近期深入宿迁开展专项检查,对当地压实主体责任、创新治理模式的实际成效给予指导。 一、省级统筹建立长效督导机制 2024年初,江苏省启动全省社会矛盾与安全隐患系统治理行动,明确"全面排查、动态清零、源头治理"三大原则。专项行动组建13个省级督查组下沉地市,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常态化巡查。其中第十一督查组对口联系宿迁市,通过季度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重点核查风险台账管理、矛盾化解进度及隐患整改闭环情况。省级层面同步建立部门联席会商、风险分级预警机制,实现重大风险跨区域联动处置。 二、宿迁创新五维治理工作体系 宿迁市在2024年专项行动中构建"网格排查、数据预警、联席会诊、跟踪销号、长效巩固"全链条机制。在基层治理领域创新"三色预警"管理法,将矛盾纠纷按风险等级标注红黄蓝三色,对应启动应急响应流程。累计组建237支专业调解队下沉社区,联合基层司法所建立"一站式调解中心",实现矛盾化解率同比提升19%。在安全生产领域推行"双随机+云端监管"模式,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对化工园区、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2024年上半年整改重大隐患47处。 三、督查组现场把脉精准指导 省级第十一督查组于五月实地察看了宿城区智能指挥中心,现场调取重点区域安防数据流分析报告,检查网格事件处置时效性;在泗阳县检查群租房消防改造工程时,详细核查烟雾报警器联网率和应急通道达标率。督查组指出,宿迁将风险排查与民生工程深度融合的做法具有示范意义,尤其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同步推进电路管网升级,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建议扩大智慧监管覆盖面,加强跨部门数据共享深度。 四、标本兼治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宿迁将排查整治与营商环境建设协同推进。在涉企矛盾化解方面,建立商事纠纷速裁法庭,2024年成功调解投资合同纠纷131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至15天;在安全生产领域实施"柔性执法",对206家小微企业开展免费安全诊断。此类举措显著提升市场主体信心,上半年新增装备制造产业链项目投资额突破百亿元。督查组特别肯定"未诉先办"机制,通过12345热线大数据预判矛盾集中领域,提前介入调处物业纠纷、劳资争议等高发问题。 五、筑牢平安根基提升治理韧性 当前宿迁正深化"综治+网格+信息化"融合治理模式,投入专项资金升级智能感知设备覆盖密度。重点领域推行"群众举报-专家评估-限期整改"闭环机制,设立安全隐患有奖举报平台。建立市县两级重大风险应急处置库,储备专家型应急力量196人。省级督查组强调,需持续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科技赋能提升风险预见性,为长三角北翼枢纽城市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2025-07-22
-
【江苏招商】两岸企业家峰会调研组考察宿迁台青创业成果
宿迁市近年来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和招商引资举措,积极打造台湾青年就业创业高地,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落地。近日,两岸企业家峰会调研组专程赴宿迁考察台青创业发展情况,对当地推动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给予充分肯定。 一、调研组实地考察创业基地运营情况 在宿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基地的空间规划、功能分区和配套服务设施。该基地设有共享办公区、项目孵化区、路演中心等功能区块,为创业者提供全周期服务。据基地运营方介绍,目前已累计孵化台青创业项目近百个,涵盖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 二、政策支持体系获调研组高度认可 宿迁市先后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包括创业补贴、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等配套措施。2023年最新推出的"宿迁惠台28条"政策,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扶持范围,提高补贴标准。调研组特别关注到,当地还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台青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等便捷服务。 三、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经过多年培育,宿迁已形成3C制造、软件信息、现代服务等特色产业集群。在3C制造领域,多家台资企业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发展;软件信息服务板块则聚集了一批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的创新团队。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在宿台青创业企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四、文化交流促进融合发展 除经济活动外,宿迁还定期举办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创业沙龙、传统节庆等形式,增进两岸青年的相互了解。2023年举办的"两岸一家亲"文创市集活动,吸引了50多个台青创业团队参与,现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五、未来将深化合作机制建设 调研组建议宿迁继续完善创业导师制度,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资源对接。据悉,当地正在筹划建立长三角台青创业联盟,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下一步还将重点培育跨境电商、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为两岸青年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2025-07-22
-
【宿迁招商】宿迁市区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发布 商住工用地价格稳中有升
宿迁市近期完成市区基准地价更新工作,为招商引资和土地市场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此次更新涵盖商服、住宅、工业三大类用地,数据显示各类地价总体呈现稳中趋涨态势,其中住宅用地涨幅较为明显,区域分化特征突出,主城区与其他功能区间价差显著。 一、基准地价更新背景与意义 基准地价是反映土地市场价值的核心指标,也是政府调控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宿迁市此次更新工作严格遵循技术规范,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供需实际,对原有地价体系进行动态调整。成果的发布有助于提升土地交易透明度,引导企业理性投资,同时为区域产业布局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二、三大类用地价格变动特征 商服用地均价达299.65万元/亩,同比上涨3.78%,延续“十二五”以来年均4%以内的温和增长趋势,体现商业配套发展与消费升级的协同效应。工业用地均价12.11万元/亩,微涨0.26%,符合宿迁市稳定制造业成本的调控导向。住宅用地涨幅显著,均价134.59万元/亩,同比上涨10.09%,反映城镇化进程中住房需求的持续释放。 三、区域分化格局解析 主城区住宅用地基准价区间为240万-374万元/亩,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凸显核心区位价值。宿城新区、宿豫区价格梯度合理,分别维持在111万-176万元/亩和86万-161万元/亩。开发区与新区中,宿迁经开区住宅用地最高价达288万元/亩,与产业集聚效应相关;湖滨新区、洋河新区价格均低于100万元/亩,体现生态保护与城市拓展的平衡策略。 四、政策联动与市场影响 此次地价调整与宿迁市“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形成联动,商服用地价格稳定有利于现代服务业招商,工业用地低涨幅契合“集约发展”要求。住宅用地区域价差将引导人口合理分布,配合保障性住房等政策缓解刚需压力。相关部门将持续监测市场反应,确保土地供应与城市发展节奏相匹配。
2025-07-22
-
【江苏招商】长三角政企携手共建绿色智造示范区
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与绿地控股集团、中车城市交通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招商引资共同推进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该项目将通过整合汾湖地区产业资源,打造AI人工智能社区和超级工厂,构建产城融合新范式,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高质量协同新阶段。 一、政企协同推进示范区建设 三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显示,将联合实施"领航员计划",重点建设汾湖智造星舰超级工厂等标杆项目。此次合作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两家企业联合成立绿地(苏州)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这种创新合作机制有利于整合行政资源与市场资本,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发展合力。 二、产业升级与空间重构双轮驱动 项目规划对汾湖地区150万平方米存量用地进行梯度开发,通过淘汰传统低效产能,导入AI、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绿地控股集团拟建的汾湖AI社区将采用德国DGNB可持续社区认证体系,融合研发办公、智能制造、生活配套等功能。中车城市交通有限公司将发挥在智能交通装备领域的优势,构建绿色智造产业链。这种"产业社区"模式突破了传统工业园区概念,实现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有机统一。 三、科技创新赋能区域发展 示范区建设突出"绿色"与"智能"两大主题,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项目建成后预计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通过建设共享实验室、技术转化中心等平台,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策源能力。苏州市吴江区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举将强化其在G60科创走廊中的节点作用。 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 该项目的实施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通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探索跨区域产业协同新模式。200亿元的总投资规模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提升区域经济密度。分析认为,这种"飞地经济"合作方式有利于优化长三角产业布局,形成示范引领效应,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 五、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项目规划特别强调生态友好型开发,在建筑标准、能源利用、交通组织等方面均采用国际先进环保技术。DGNB社区认证体系要求项目在全生命周期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与长三角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区"的定位高度契合。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创新举措,致力于打造碳中和示范社区。
2025-07-22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